长江磷化工整治遭磷石膏消减困局:“以用定产”需多部门支持
发布时间:2019-06-21 17:54:17
来源:原创
叶学东在磷肥行业干了一辈子,今年70岁的他怎么也没想到,曾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高浓度磷复肥产业,到如今,却背负起污染长江的“罪名”。因高浓度磷复肥生产企业往往带有“化工”二字,他感觉到一时间人人谈“磷”色变。
长江总磷污染问题突出,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将磷矿、磷肥和含磷农药制造等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简称“三磷”)的排查整治作为长江减“磷”的攻坚目标。云、贵、川、鄂等沿江各省虽然为此制定了一揽子的减“磷”措施,但近日澎湃新闻在湖北宜昌、荆门走访相关部门发现,经过几轮整治,磷矿和磷化工企业达标排放取得一定成效,但磷石膏综合利用却成为地方难啃的“硬骨头”:四川、贵州、湖北用“以用定产”的方法为企业套上“紧箍咒”,但技术、市场、交通成本等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使这一行政手段未真正解决磷石膏综合利用困局,全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仍不足四成。
“磷石膏的利用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是靠行政手段就能立马解决的。”叶学东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的身份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磷石膏综合利用作为世界性难题,在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目前仍是企业自主科研攻关的状态,部分院校虽然也在做相关科研,但研究成果与产业化脱节;工信、发改部门在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上,对于企业在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需针对性解决。
“三磷”污染致长江中上游局部流域总磷超标
在湖北钟祥(荆门下辖市)远离村庄的山间驱车而上,一座巨大的坝体出现在胡集镇邓子冲,坝上堆存数年的磷石膏已填满整个山坳,坝下泛绿的回水池,反映出它的典型污染物——磷——这是维持动植物生命的重要成分,但大量的磷富集在水体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磷石膏库渗滤液不仅总磷浓度极高(部分高达4000-8000
mg/l)呈强酸性,且往往含有氟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一旦渗漏,后果不堪设想。
在钟祥境内,登记在册的磷石膏库有12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曾在督察湖北时对这里密集分布的磷石膏库点名通报,因其“对汉江水质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磷已成汉江干流的主要污染因子,且总磷浓度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磷”作为长江减“磷”的攻坚目标与其曾造成的污染事件不无关系。汉江以外,乌江也因上游磷化工企业排污及磷石膏渣场渗漏污染造成总磷长期超标。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贵州省督察时指出:“全省磷化工产业发展布局相对集中,但保护治理措施不足,流域性总磷污染问题突出。”“乌江总磷超标问题仍较突出,反弹趋势明显。乌江干流沿江渡、大乌江镇断面长期达不到功能区要求。”
生态环境部相关专家告诉澎湃新闻,我国“三磷”密集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是导致长江中上游局部区域总磷超标的重要原因,也是这些区域水质改善的关键。许多磷石膏库沿江、沿河分布,有的磷石膏库渗滤液回水池和长江仅一坝之隔、近在咫尺。汉江在流经荆门钟祥后总磷是超标的,乌江上一座磷石膏库渗漏多年,虽然地处深山、远离江岸,但依然通过暗河、裂隙污染十余公里外的乌江,直接导致下游断面总磷超标。
“就整个长江流域而言,总磷超标成因各异,治理工作的安排有先后、有缓急,但就‘三磷’密集的区域而言,‘三磷’问题存在久、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我们现阶段要攻克的正是像‘三磷’污染这样的顽疾、痼疾。”上述生态环境部相关专家表示。
棘手的磷石膏
湖北宜昌是我国重要的磷矿产区,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原湖北黄柏河综合执法支队队长洪钧告诉澎湃新闻,当地曾因磷矿开采发生过污染饮用水水源黄柏河的事件。2017年宜昌出台了《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对黄柏河施行分区保护,并通过独特的生态补偿方案,也即水质与资金补偿、采矿指标“双挂钩”的方式,才解决了既能开矿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水源的双重目标。
相对于治矿的得意之举,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却成为摆在宜昌市各部门面前的棘手问题。
5月23日,澎湃新闻来到位于宜昌宜都的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磷石膏库区,这里堆积的磷石膏已将原本的山谷填平,大坝下,渣库渗滤液及雨水汇集成高磷回水池。兴发集团总工程师罗宝瑞介绍,这座渣库被环保督察点名后已做了复绿等相关整治。
这的确是一座样板磷石膏库,但上述生态环境部相关专家认为,渣场规范化整治做得再好,一是对老库渗漏问题只能缓解、不能根治,二是大量磷石膏长期堆存一处,始终是个环境隐患。解决磷石膏问题的治本之策必须采用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法,也即“削存量、减增量”。
磷石膏是用硫酸分解磷矿萃取磷酸过程中的副产物,磷酸是生产高浓度磷复肥、饲料磷酸氢钙的主要原料,制取1吨磷酸约产生5吨磷石膏。磷石膏产生量大又相对集中,且含有一定杂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是世界性难题,并非一纸政令就能解决。
叶学东告诉澎湃新闻,我国磷石膏的产生与磷肥特别是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湖北、云南、贵州、安徽和四川五省的高浓度磷复肥产量一直位列全国前五位,相应的,磷石膏也大都集中产生在这五个省份。2018年,湖北、云南、贵州的磷石膏产生量均超过了千万吨。
而当下,湖北宜昌市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不足20%,分析磷石膏利用率低的原因,宜昌市发改委一位科长表示,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还是培育性产业,还依赖政府补助,不能自负盈亏,并且由于标准缺乏以及市场竞争力低等原因,“每家企业在建设时都信心满满,但产品出来后都面临卖不出去的窘境。”
“卖不出去”的原因还在于,磷肥企业大都靠近磷矿产区,地处偏远,磷石膏库则位于更加偏远的山坳里,以磷石膏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远离消费市场,高额的物流费用增加了产品成本。湖北宜昌、荆门交通部门均表示,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在运输上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此外,磷肥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支农产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仅3%-4%,而磷石膏综合利用涉及到跨行业,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缺乏大量化、先进适用的利用技术,也缺乏国家级的磷石膏研究平台。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吴姓负责人说,在磷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研发与应用方面,企业已投入五六千万进行试验,但产品标准认证和市场标准认证存在困难,仅企业甚至宜昌市层面讨论,“企业再怎么说都没用,需要国家认证。”
宜昌市监管局一位主任科员认可这一观点,他说,“关键是市场问题,相比于传统石膏制品,磷石膏产品大家不认可,用不好担心风险,而一系列的认证问题,光凭宜昌市一级解决起来有难度,急需国家认证和支持。”
“以用定产”的紧箍咒
叶学东介绍说,从全球各国对于磷石膏的处置来看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堆存,二是向海洋或沙漠倾倒,三是开展综合利用。比如美国的磷石膏处置仍以堆存为主,中东地区的摩洛哥由于面向大西洋开放水域,则把磷石膏倾倒入海,沙特则全部堆置到了沙漠中。
日本是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开展较好的国家,由于日本湿法磷酸产能低,加之又缺乏天然石膏资源,日本政府强行规定磷石膏必须全部综合利用,所以在前端设计磷酸工艺时就注重磷石膏的品质,使磷石膏能够得到较好的利用。
随着环保加严,我国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近年来大幅提升,来自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已从2011年的23.5%提升到39.7%。
为进一步消减磷石膏存量,2018年贵州提出全面落实磷石膏“以用定产”政策,严格控制磷石膏产生量,从2019年起,力争实现磷石膏消大于产,逐步利用磷石膏存量的目标。
但一年的实际情况来看,2018年贵州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大约为57%,包括贵州磷肥产量最大的贵州开磷(集团)综合利用率还不到60%。叶学东认为,“如果按‘以用定产’把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接下来怎么执行下去?包括磷化工和粮食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出来了。”
贵州被媒体报道是全国第一个提出“以用定产”政策的省份,但实际上,四川德阳2017年就提出了“以用定产”的说法。据《德阳日报》报道,截至2017年德阳市磷石膏堆存总量已超过4000万立方米,全市17个渣场主要分布于什邡和绵竹,为“消化”这些磷石膏,德阳提出企业每“消化”1吨磷石膏可获1元补贴的激励政策,计划2018年实现新增磷石膏的“产消平衡”,并逐步消纳存量。
“至今德阳也没有完全做到,属于理想化的想法。”生态环境部一位执法人员表示。
在此背景下,湖北荆门、宜昌均表示也要学习四川、贵州经验,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办法倒逼企业消纳,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挂钩。
湖北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孙文力向澎湃新闻表示,荆门14座磷石膏渣库2018年实际综合利用率为21.2%。他坦诚,目前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政策支撑薄弱,荆门市磷石膏利用途径以同质化、低值化利用为主,主要用于生产建筑材料,作为原料生产面板、大用量、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性难题尚未突破,使得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较低,不能取得实质性跨越。
荆门工信部门负责人也希望国家能够加大税收和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对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企业和利用磷石膏的制品企业,加大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
叶学东说,磷石膏利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是靠行政手段就能立马解决的。工信部门、发改部门在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上,对于企业在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需针对性解决。
比如,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途径目前主要集中在包括水泥缓凝剂在内的水泥制品、石膏建材、硫酸盐水泥、充填道路等,其中用作水泥缓凝剂的消耗量最大。但并不是所有的综合利用产品都能享受国家对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这对于利润率只有3%-4%的磷肥行业而言,企业难以承受。
此外,叶学东也指出,虽然工信部、发改委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下了不少文件,提出一系列指标,但磷石膏综合利用作为世界性难题,在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等方面目前仍是企业自主科研攻关的状态。部分院校虽然也在做相关科研,但研究成果与产业化脱节。
上述生态环境部相关专家相信各省提出“以用定产”的决心,但也认为难度很大。“‘以用定产’这个‘紧箍咒’是在特殊时期的必要措施,帮行业‘踩刹车’‘换轨道’,否则行业发展的惯性肯定还会沿着原来的老路走,但解决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长远看还是要疏堵结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这,需要发改、工信、交通、生态环境等各部门共同来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