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何光亮: 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需纳入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21-03-15 00:00:00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长期以来,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一直是制约国内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一直对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这一问题保持高度关注。目前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如何?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下一步如何推进?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对何光亮进行了采访。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我国磷石膏累计堆存量已经超过7亿吨,每年还在以6000多万吨的速度增加,是国内第二大工业固废。当前,国内磷石膏仍以堆存为主,整体综合利用率不足30%。”何光亮告诉记者,“磷石膏的无害化处置和产业化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阻碍磷化工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强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目前中国取得的一些好成绩,与我国的众多企业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加大科技投入密不可分的。”何光亮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磷石膏的应用领域有所提升、磷石膏的消纳途径不断拓展,磷石膏制品的附加值一直在提升。
“这十年来,贵州磷化集团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化力度,授权专利超过1700件。其中,湿法净化磷酸技术不断进步迭代,由当初的10多万吨扩能至100万吨以上,产能及竞争能力全球第一,也成为企业效益的重要支撑。”何光亮表示,“未来,我们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健全研发创新体制机制,聚焦磷及其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和循环经济体系,助推企业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持续补链强链拓链,不断提升资源附加值,成为全球磷化工行业的创新标杆、效益先锋,引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更高质量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何光亮告诉记者:“此次,参加全国两会,我带去的两个议案也与推动国内磷化工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相关。一是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推动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和产业化市场化综合利用,二是建议国家进一步明确企业研发活动与研发费用边界核算体系。”
政策扶持破解关键性障碍
对于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和产业化市场化综合利用的问题,何光亮表示,根治磷石膏问题是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必行之举。“高浓度磷肥的可靠供应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而大规模生产高浓度磷肥,几乎不可避免要产生磷石膏。”何光亮强调,“基于生态保护底线的时代要求,磷石膏问题已成为磷化工行业生存、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因此,为了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实施,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根治磷石膏问题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破之题,是长江经济带实施新发展理念绕不开的问题。”何光亮解释说,长江中上游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生态绿色发展的重点区域,而我国60%以上的涉磷企业都集中在长江流域。据统计,现如今长江经济带磷矿石产量约占全国的95%以上,磷肥产量约占全国的85%以上,重点集中在湖北、贵州、云南、四川4省。“在磷产业生态环保问题类型中,磷石膏库存在的环境问题最为突出,解决磷石膏库问题最可靠、最可持续的办法是为磷石膏开发多个产业化利用途径。”
记者通过采访获悉,以贵州磷化集团为代表的国内磷化工企业十余年前就已开展磷石膏无害化堆存和磷石膏建材产业的探索实践。党的十八大后,全力推进磷石膏资源化价值化产业化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攻关和市场开拓力度,在建材领域、化工领域、土壤改良领域、高分子材料填料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三年来,在贵州省“以渣定产”政策要求下,2020年首次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
“我们在为这些进步感到欣慰的同时,忧虑仍然很大,因为产业化消纳量虽然进步大,但占比还太小。解决产业化利用磷石膏的问题,需要拓宽利用路径,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瓶颈;需要配套起步阶段的政策支持,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提升市场动力,产销平衡和逐步减存量方可持续。”何光亮强调,“理论和实践证明,磷石膏是一种宝贵资源,潜在开发价值大、应用范围广,只要政策引导好,加大技术突破,我国的磷石膏完全可以全部、高效、高价值地资源化利用。”
因此,何光亮提出,建议国家层面确定牵头部门,多部委共同参与,将推动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和产业化市场化综合利用问题纳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粮食安全国家战略之中,作为其中一项国家重大课题来加以解决。“从国家层面进行大力推动,着力攻克相关技术瓶颈,整合生态环保、资源开发、研发创新、标准体系、物流运输、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助力磷石膏产业化市场化综合利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